如何给您的银行卡加上安全“芯”实现轻松“嘀”
一片薄薄的银行卡,承载的不仅是一串金额数字,更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幸福。面对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的盗刷事件,储户除了时刻保持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防盗小细节之外,是否还有更加釜底抽薪的办法,从根源上切断隐患,让储蓄和消费变得更有安全感,更轻松国际经验证明,通过推动金融IC卡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客户信息被复制的风险,例如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实施IC卡迁移后,其伪卡欺诈率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IC卡又称芯片卡,是指以芯片作为交易介质的卡。芯片卡不仅支持借贷记、电子现金、电子钱包、脱机支付、快速支付等多项金融应用,还可以应用于金融、交通、通讯、商业、教育、医疗、社保和旅游娱乐等多个行业领域。事实上,芯片卡并非新鲜事物,在我们身边早已经有了众多身影:羊城通、医保卡、煤气卡、甚至小区门禁卡,都属于芯片卡范畴。如果有一天银行卡也加上安全“芯”,也能轻松“嘀”,生活将会多么美好!
银行卡加芯是国际趋势
磁条卡的被盗刷并非中国特例,在国际上,推行金融IC卡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2005年6月中旬,美国发生震惊世界的的4000万张信用卡用户资料被窃事件:当地时间6月17日,万事达公司公布消息称:4000万信用卡用户的信息可能被窃。该案共涉及1390万名万事达卡客户、2200万维萨卡用户以及数量不详的美国运通Visa客户和Discover卡用户。这一事件加速了全球范围内银行磁条卡向智能IC卡“换芯”的步伐。
自1996年国际银行卡组织欧陆卡、万事达卡和Visa联合推出金融IC卡技术标准(EMV标准),推动各国进行EMV迁移以来,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EMV迁移,其中包括欧洲各国、加拿大、亚太地区超过14个国家和地区,而中东、中非、拉美等地区的迁移也在陆续进行。国际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全球活跃的金融IC卡已超过10.8亿张,占去全球银行卡的约40%,符合EMV标准的受理终端超过1540万台,约占全球银行卡受理终端的71%。
在中国,磁条卡升级换代为IC卡的呼声也酝酿已久。早在2005年,我国就已经开始银行卡“换芯”活动,将试点放在了全国金融重地上海,宣布上海全面启动银行卡“换芯”战略。遗憾的是多年过去,试点之举似乎一直不愠不火,始终未能有突破。
随着银行卡犯罪案例越来越多,银行卡的安全问题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重拳出击,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正式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银行卡芯片迁移工作。《意见》明确,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应在2011年6月底前开始发行金融IC卡,同时所有直联POS机要能受理金融IC卡。
“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已陆续完成EMV迁移,克隆卡诈骗的风险,不断转移至尚处在IC卡迁移起步阶段的国家。中国如果不加速EMV转移,就会陷于被动。”央行有关人士表示。
安全性能大PK:磁条卡VS芯片卡
据银行业人士介绍,磁条卡是一种磁介质卡片,一般用塑料或纸质涂覆塑料制成,在卡片的一面敷有磁层或磁条,磁条上一般具有2至3个磁道以记录有关数据信息。但是从技术上和物理特性上看,磁条卡这种磁介质天然具有内含的数据信息容易被复制盗取的安全隐患。也就是说磁条介质虽然使用方便,但本身是一种安全性较差的保密方式。
从技术上看,要盗取磁条卡内的信息,只需要用相应的读写卡器即可完成。而根据证记者调查,读写卡器是一种简单的电子设备,目前国内众多电子厂家都可以生产,而且读写卡器最便宜的只需800元,最贵的也不过1500元。配合读写卡器使用的针孔摄像头,更是十分便宜且随处可见的设备。但就是这两种简单设备的配合使用,让国内银行卡系统安全性遭遇挑战。
对比磁条卡来说,芯片卡容量大,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具备多种功能。芯片卡通过先进的芯片加密技术,并支持非接触的脱机交易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银行卡被复制等金融欺诈事件。芯片卡又分为纯芯片卡和磁条芯片复合卡,现在正以其高安全性和多功能应用已成为全球银行卡的发展趋势。
业内专家解释说,金融IC卡实际上就是银行卡上多了一块“芯片”,由于采用各种加密算法,芯片卡将可以有效解决磁条卡的复制、伪造等安全问题,具有高等级的防伪能力。工行人士表示:“芯片卡和磁条卡两者的安全系数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银行卡换代:路漫漫其修远兮
既然IC银行卡如此不可阻挡,并具有诸多磁条卡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何在身边却鲜有其身影?是什么阻挡了银行卡加“芯”的步伐?
中国银联助理总裁刘风军今年9月25日表示,中国银行卡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目前,中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已达27亿张,持卡人超过7亿,数量居全球第一。有监管层人士表示说,把27亿张银行卡全换成IC卡,可能在境外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先例。“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国际上引发的争议很大。信用卡的量很小的国家愿意一般换成IC卡,因为IC卡的功能会非常多。但是卡量很大的国家都比较慎重,因为一旦要把磁条换成IC卡,就意味着POS机,自动取款机等等都得换,这个投入是非常大的。如果中国这27亿张卡每张都换,全社会至少需要一千多个亿,那这个一千亿到底由谁来出呢?也是个问题。”
中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钟向群认为,芯片卡的卡片成本问题一直都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争论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维度来看:其一是量的问题,其二是市场的需求问题。磁条卡早期也经历过十几元钱一张的年代,与现在IC卡成本相当,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成本自然会大幅下降。
实际上,国际上十年前便已开始讨论银行卡从磁条卡转化为IC卡,后者安全性更高,且功能更丰富。但各国之间由于换卡巨额成本问题,争议较大,决策慎重,至今国际上仍无先例。
如何办理属于您的芯片卡
不管业界对银行卡升级换代可能性的争论谁输谁赢,对普通储户来说,何时、怎样能使用上一张更加安全的银行卡才是最切实际的问题。国内媒体对此的新闻报道很多,但大多报喜不报忧,并未落到实处。记者就如何办理属于自己的芯片银行卡询问了多家具有代表性的银行,得到的答复虽不致令人彻底失望,结果却是差强人意。
中国工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确实有推出一款包含芯片功能的磁条卡,但是该芯片却只是让银行卡多了一个消费功能,在某些特殊场合可以直接嘀卡消费。卡面信息仍然记录在磁条上,防盗刷功能和普通磁条卡无异。
而中国建设银行的答复也大同小异:储户通过预约可以申请带有芯片的银行卡,但是该卡同样属于磁条、芯片附合卡,承担保密功能的仍然是磁条,芯片的功能是使其多了羊城通功能,可以直接用来刷卡坐车。
商业银行方面,招商银行明确表示该行目前暂无带芯片的银行卡。外资银行方面,汇丰银行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在中国大陆目前都为推出芯片卡,“但是在香港有。”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判断银行卡安全性能的关键不是看其有没有芯片,而是看这个芯片充当的角色怎样。如果只是多出无关紧要的消费功能,那应对盗刷也如同隔靴搔痒一样不得要领。正如前文所说,淘汰磁条卡,对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工程,银行卡换芯的道路光明却又曲折。
给您的银行卡加上安全“芯”